2月23日,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印遇龙邀请,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赵炳然研究员带领韶也等团队核心成员到该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讨论。印遇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建国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马海明教授等以线上和线下形式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印遇龙主持。
会上,赵炳然作了题为“重离子诱变定向改良技术(包括动物)及镉低积累水稻研发成功案例”的学术报告。他详细介绍了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在内的生物诱变技术研究历程,基因编辑技术与重离子诱变技术的联系,重离子诱变生物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特点与优势,缺失/插入低镉结构变异基因型的筛选技术,创制镉低积累水稻的成功案例,重点讲述了团队从开始诱变到获得低镉水稻的整个研发历程以及其中的两个关键技术点(重离子诱导产生“变”和独创的M1TDS技术进行“选”),其中“一种高通量靶向鉴定理化诱变植株M1代突变获取突变体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以猪体细胞诱变技术为例,探讨了这些技术在猪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报告结束后,印遇龙对赵炳然研究员团队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针对目前猪育种周期长、基因编辑猪又无法上市的困扰,提出利用重离子诱变技术联合开展地方猪重要经济性状改良,获得高瘦肉率优质宁乡猪新种质/新品种的设想。赵炳然研究员针对该设想,提出了利用重离子诱变+M1TDS技术与动物现有育种方法结合,获得目标基因突变的种质资源进而培育出新品种的创新性方案。印遇龙、赵建国和马海明对方案给予高度认可和评价,并对定向诱导的优质种质获得概率以及诱导样本的选择等进行讨论。
与会人员针对重离子诱变技术在生猪育种中的可行性方案进行论证,对其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探讨,并期待能够早日联合将重离子诱变技术应用于猪育种研究与高瘦肉率优质宁乡猪新种质的创制工作中,争取多方支持、联合攻关,力争从今年3月初开始猪重离子诱变宁乡猪等猪种实验的研究。
赵炳然在总结中表示,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柏连阳院士的带领下,团队水稻育种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希望以后在印遇龙院士的带领下,湖南的畜禽育种事业走出全国、走向世界,做出更多世界级的成果,为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做出新的贡献,奋力谱写“打赢种业翻身仗”新的篇章。
低镉水稻成功案例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肯定,产生了积极的广泛的社会影响,重离子诱变定向改良技术必将为我国种业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必将为保障我国粮食、乡村振兴和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会议现场
线上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