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稻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提质增效”系列学术研讨会2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亚热带生态所葛体达研究员主持,来自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土壤研究所、西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会议就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性质和肥力改善,桉树和木麻黄之间通过公共菌根网络的双向氮素转移,绿色植物对南极海洋土壤的形成和土壤有机质积累的促进作用,缺磷土壤中含有phoD功能基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无机磷库的贡献,水分和养分管理对稻田土壤固持水稻光合碳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土壤研究所的Georg Guggenberger教授、Olga Shibistova博士,西南大学特聘教授何新华等人做了精彩报告。
会议期间,亚热带生态所魏晓梦、Cornelius Talade Atere等在读博士生汇报了个人在稻田缺磷土壤中含有phoD功能基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无机磷库的贡献和稻田土壤光合碳固持方面的工作进展,得到了与会专家在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多方面的热情指导和宝贵建议。
本次研讨会促进了国内外碳氮循环关键过程研究人员的交流,与会人员就开展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元素循环过程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达成了共识。
Georg在做学术报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