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系碳氮循环及其提质增效”学术研讨会在亚热带生态所召开

2017-08-25 第一研究中心      】

  8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举办的“稻田生态系碳氮循环及其提质增效”学术研讨会在亚热带生态所举行,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土壤碳氮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环境系程维信教授、德国慕尼黑赫姆霍兹环境健康研究中心朱宝利博士、浙江大学资环学院罗煜博士以及来自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所内外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亚热带生态所葛体达研究员主持。

  程维信做了题为土壤有机质矿化的根际激发效应与温度敏感性(Rhizosphere priming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根际激发效应的过程、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大气增温背景下的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程维信结合他30多年的科研经验和在土壤碳氮循环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开展亚热带地区稻田土壤碳氮过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朱宝利做了题为微生物碳、氮循环中的新发现:甲烷的厌氧氧化和‘产氧反硝化’途径(Novel microbial processes in carbon and nitrogen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nd ‘oxygenic denitrification’)的报告,报告从微生物学角度阐述了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氧化的新途径及其机制。罗煜做了题为土壤梯度碳源的微生物降解及机制的报告,分析比较了葡萄糖、纤维素、生物质碳及其多种碳源混合条件下,土壤外源碳周转的微生物机制。葛体达和祝贞科分别做了题为稻田土壤生物固碳机制研究和水稻根际激发初探的报告,介绍了近年来吴金水研究员团队在稻田土壤碳循环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并与参会的各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研讨会期间,部分参会专家和老师还前往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研究站进行了野外学术考察,对该站进行的稻田固碳减排、土壤生物系统调控长期定位试验和水稻碳氮同位素野外标记等实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就野外长期定位试验的设计、采样等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本次会议是围绕亚热带生态所“十三五”重大突破方向:亚热带稻作系统提质增效机理与机制召开的系列会议之一,旨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该所开展相关研究进行指导与交流。同时,也为该所与各位专家开展长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程维信在作学术报告

朱宝利在作学术报告

罗煜在作学术报告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