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致辞

  1978年,中国科学院根据党中央关于“科学院要抓农业科学实验,为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的指示精神,选择地处我国南方亚热带区域的湖南桃源作为农业现代化试验基地县,同时组建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现代化研究所。1979年6月,经中国科学院同意,所址迁至长沙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后于2003年10月经中央编制管理委员会同意更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建所以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研究所为我国南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在全国率先制定的桃源县域 1980-2000 年综合发展规划,推动了湖南省及全国范围的农业系统工程方法的推广应用。20世纪90年代,在不同类型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规划、水土资源协调机理、生态农业关键技术持续高效农业发展模式试验示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以来,在中国科学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新的办院方针指引下,在“练内功卧薪尝胆,图创新众志成城”的研究所创新文化的引领下,研究所进入了创新跨越发展期。

  “十二五”期间,研究所确定以探索土壤—微生物—作物—家畜完整生态链的区域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过程调控机理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为核心,重点开展“亚热带稻田土壤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增碳减排机制”“畜禽关键营养奈生理代谢途径与养殖环境控制”两个重大突破,以及“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耦合机理及适应性调控”“作物耐逆境分子生态机理及品种选育”“亚热带农区环境富营养化防控”三个重点培育方向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院规划实施评估中,“畜禽关键营养系生理代谢途径与养殖环境控制”和“亚热带农区环境富营养化防控”获得优秀。

  “十三五”期间,研究所将主学科调整为农业生态学,形成“发展农业生态,服务生态农业”基本理念,进一步将研究方向聚焦为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过程与调控、农牧系统畜禽营养与健康养殖两个方向。印遇龙研究员于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项,进入ESI农业、生态环境、生命科学领域全球前1%;喀斯特区域国家生态恢复工程对植被恢复和固碳影响成果被Nature专文评述,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扶贫协同的生态服务提升技术体系支撑广西环江脱贫摘帽,入选联合国最佳减贫案例和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

  “十四五”期间,研究所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秉承“专家兴所”和“人才强所”的现代研究所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聚焦亚热带农业绿色转型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加强区域农业生态格局、过程、服务耦合关系系统性基础研究,研发区域生态系统恢复与功能提升、绿色农牧复合系统构建、农业环境影响控制耦合的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体系,努力在稻作系统与畜禽养殖提质增效、农业污染治理与生态高值农业、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肩负起亚热带区域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创新的神圣使命。

  建功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研究所始终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团队,持续搭建高水平、有特色、全方位的观测研究平台,全面提升科研和战略咨询能力,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砥砺前进。欢迎有志之士加盟,欢迎国内外相关机构共同开展实质合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研究所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