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土壤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有机碳矿化是决定土壤固碳效率的关键过程。近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吴金水团队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发现,“调节阀”机制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调控由氧气条件决定。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针对土壤有机质矿化速率不受微生物生物量控制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调节阀”假说——惰性有机碳向活性有机碳的转化(K1)和活性有机碳的微生物利用过程(K2)共同组成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过程,由于土壤是碳限制生境,K1则是有机碳矿化的限速步骤,即“调节阀”。“调节阀”机制已在旱地土中得到验证,然而这一假说是否适用于水稻土、水稻土中的“调节阀”有哪些,目前尚不明确。
吴金水团队通过氯仿熏蒸,获得了具有微生物生物量梯度的水稻土,并设置了好氧—缺氧交替、缺氧和厌氧3种田间水稻土会经历的氧气条件。78天的培养试验结果显示,氧气充足时,碳源可利用性是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唯一限速因子,“调节阀”机制起关键作用;氧气受限时,“调节阀”机制的作用有所削弱,微生物生物量、电子受体和碳源供应共同决定了水稻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
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葛体达告诉《中国科学报》:“研究结果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调节阀’角度进一步丰富了稻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内在生物化学机理,可为水稻土增碳及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0.108106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