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家鼠彩照示形态特征
《住宅巧灭鼠》首篇“识别家鼠”受到较多关注。为让读者能更真切地看到这几种家鼠的形态特征,笔者再采撷几张彩照作补充:
2张小家鼠彩照显示其身材娇小,毛色有深浅不同。
2张褐家鼠彩照显示其体躯、四肢及尾都粗壮,尾两色,耳朶较小。
黄胸鼠彩照显示其耳朶大而薄、尾巴长且细;特别应注意其前脚掌背面具褐斑,这是该鼠的重要鉴别特征。在南方农田捕获时,可以据此与模样相似的黄毛鼠Rattus losea作区别,黄毛鼠四足背的毛全白色。
屋顶鼠又称黑家鼠,外形与黄胸鼠很相似,耳大而薄、向前折可达眼部中央,尾细长并显然超过体长。其体色有2型,黑色型者体背毛全黑,体腹面灰褐色;另一型背毛棕褐色,毛基灰褐,并杂有黑毛,腹面浅黄或灰白色。尾全暗色。它们基本栖息于房舍内,筑巢于屋顶或墙角,喜活动于楼房顶部,也可见于畜舍和水沟等处。偶尔野外也能有个别发现。
另3种家栖鼠简介
我国的家栖鼠,以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最常见,危害很大。第4种在我国分布较广、也能造成显著危害的家栖鼠,乃是屋顶鼠Rattus rattus,其2亚种——R. r.rattus(欧洲屋顶鼠)和R.r.alexandrinus(埃及屋顶鼠)原是由外轮带进来,起初分布在沿海港口城市,后逐渐扩散,2011年在成都市也首次捕获到黑色型屋顶鼠。至于在我国南方原分布、腹毛纯白的,前称斯氏屋顶鼠R.r.sladeni,现依王应祥(2003)和马勇等(2012)意见,已重新认定为独立物种,按其最早所订学名,称东亚屋顶鼠Rattus brunneusculus,同时将海南屋顶鼠R.r.hainanicus改作其亚种。此种“屋顶鼠”是野生鼠类,生活习性与Rattus rattus不同,栖息于亚热带田野,以溪流两岸、沟边石洞等处较多,为害农田,其实不在“与人类伴生型”的家栖鼠之列。故通常说的“家鼠”乃指前4种。
应补充说明的是,在我国属于“与人类伴生型”,即依赖人造环境,好栖息在居民点、房舍中,也就是具有家栖习性的鼠,总共有7种。除上述4种已在首篇及上文彩照作了介绍之外,现将另3种列于下表。
表1. 中国分布的与人类伴生型鼠﹙另3种﹚
后足长 mm |
国内分布地 |
主要栖息环境 | ||||
斑胸鼠 Rattus yunnanensis |
— |
各项体尺与黄胸鼠相似 |
云.贵. |
房舍、田野 | ||
拟家鼠 Rattus pyctoris |
中亚鼠. 土库曼家鼠 |
17~22 |
16.7~21.3 |
>30 |
藏.云.川. |
亚热带山地房舍及附近的田野 |
缅鼠 Rattusexulans |
缅甸小鼠. 天涯鼠 |
约7.5 |
约10 |
20~25 |
台东、海南及南沙西沙群岛 |
热带海岛灌丛、房舍、田野 |
﹡本表及本节资料,主要引自马勇等‵啮齿动物分类学与地理分布(见:郑智民等主编《啮齿动物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黄文几等《中国啮齿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斑胸鼠形态与习性都与黄胸鼠相似,曾视作黄胸鼠亚种,鉴别特征是前胸部有明显黄褐色块斑。拟家鼠(曾用学名Rattus rattoides、R.turkestanicus)体背面赤黄褐色,体腹污白或带淡黄色,尾两色,上面暗下面淡;栖息于林带、灌丛、园地,及林区内的居民点;有贮食习性,对农业有害,并能传播鼠疫和蜱性回归热等。该鼠主要分布中亚与南亚地区,我国为次要分布区。缅鼠形似小家鼠,但毛较粗,后足较大,尾比躯体长;体背面褐色,体腹污灰白色,毛基深暗;好栖居农村茅屋顶。主要分布东南亚及南洋各国,我国是其边缘分布区。
这3种家栖鼠在我国分布区窄,数量较少。若需防治,可参照前述3常见家鼠消灭方法。
关于养猫灭鼠问题的讨论
讲鼠的天敌,大家通常会先想到猫。读者或许会奇怪:为什么先前一连几篇讲保护利用天敌,却一字未提猫?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家猫灭鼠已有几千年历史,它们确实也发挥过不小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其他治理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居住条件的变化,猫在治理害鼠中的作用已日趋减弱。现今,防疫专家对“家庭养猫灭鼠”不看好,认为是利少弊多。
一是成本高而作用有限。我国民间有“一猫镇三宅”之说,上世纪80年代多次调查却表明,在建筑物防鼠不佳、鼠食未加控制的农村,养猫灭鼠的效果并不理想。由表2可见,养猫户的鼠密度仅比未养户低15%左右,剩余密度仍然过高,远未达国家爱卫委规定的灭鼠标准(粉块阳性率不超过3%);并且,养猫户近邻的鼠密度与未养户没有显著差别,表明猫并不能“镇三宅”。其中粉迹法调查,养猫户阳性率显得低很多,那是因为养猫户里鼠受猫干扰,活动更加隐蔽而更少到外露的场所(能布置“粉块”处)来。以夹捕法查,相差就不那么大了。在云南省作的较大范围调查更证明,养猫户与未养户,养猫村与未养村,推广养猫县与未推广县之间,鼠害程度并无显著差异。如此看来,在影响鼠数量的众多因素中,猫的作用甚小。若仅从灭鼠功效讲,养猫不如毒饵法、器械法的灭鼠率高并省钱省事。也有说,养猫控制鼠的作用,仅仅同水泥硬化地面与墙根的效果相当。
表2. 养猫户、邻居和未养户的鼠密度调查
户别 |
调查户数 |
夹捕密度 |
粉迹密度 |
毒饵消耗 |
户均死鼠数 | |||
夹数 |
捕获率% |
粉块数 |
阳性率% |
毒饵数 |
消耗率% | |||
养猫户 |
6 |
29 |
31.03 |
144 |
21.53 |
87 |
36.78 |
2.17 |
邻 居 |
8 |
35 |
37.14 |
342 |
46.49 |
127 |
42.52 |
3.13 |
未养户 |
145 |
547 |
36.01 |
4320 |
50.67 |
1764 |
57.26 |
3.14 |
※“夹捕密度”是用钢板夹,每室(15㎡)布1夹,晚放晨收,以捕获率表示。“粉迹密度”是用滑石粉靠墙根布成20cm×20 cm的粉块,每室(15㎡)布2块(对角放置),次日早晨检查,有鼠脚印尾印等痕迹的粉块计为阳性,即有鼠。本表资料引自 汪诚信主编《有害生物治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第254页。
二是从卫生与防共患病角度看,弊端更多更大。猫本身易携带弓形虫、狂犬病病毒、猫抓热(巴尔通体)和猫癣等众多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与器具、直接接触或抓咬,就会使人共患,后果都会相当严重。即便猫癣也顽固难治,会致患者脱发和皮肤大面积病变,渗出性化脓。
弓形虫危害性更大,该病原体既广布全国各地,人又特别易感,它以猫为“终宿主”发育成孢子囊排出并粘于猫身,而猫最爱贴人,常卧在沙发、床铺上,人用手抚摸就会不知不觉中感染。人类感染后,常见有淋巴结炎、心肌炎、肝炎、肾炎、支气管炎等临床表现,更多则是缺临床症状而成隐患。它是细胞内寄生原虫,在人体内会逐步侵入许多组织与器官,而多器官累及者预后甚差,有相当高的病死率;男性感染后还可引起精子质与量的损害。弓形虫对育龄妇女和孕妇危害尤大,会危及胎儿,导致流产,或使胎儿脑和眼受累,致畸与死产;若胎儿出生,会有低智、脑瘫、癫痫、视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三是猫极不利防疫。猫密切接触鼠,会吃鼠留虫、粘染蚤类,或将户外的病鼠拖回本宅,造成鼠源性疫病扩散。由于病鼠、弱鼠更易被猫捕获,这等于优先帮助恶性病原传布。
特别是,实际调查证明,在肾综合症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养猫人家发病率显著高于未养猫户。这是由于猫携带该病毒能不生病,所带病毒隨猫尿源源排出达数月之久,难免会传给猫主人。所以说,在出血热疫区更不可养猫。
基于这三条,现代的疾病控制专家讲灭鼠,是不提倡采用家庭养猫方法的!
况且,如今猫更多是作为宠物养,吃饱睡稳就懒得捕鼠,甚至丧失该本领。而既然当宠物,那就不如让这种角色转变更彻底,干脆让宠物猫也与宠物狗一样,要清洁讲卫生,要给予除虫免疫,并避免接触鼠与鼠活动场所,让猫鼠脱钩,完全解除其“灭鼠”职责,这样才能确保宠物主人的健康与安全。
“家猫外养-园区巡游” 或可用于日常持续控制家鼠?
笔者设想,在非疫病流行区流行期,在绿化良好的单位园区或居民小区里,采取这种“家猫外养-园区巡游”方式,或许可以作为利用家猫实现日常持续控制害鼠的一种措施,值得进一步试验观察。是否可行?祈请各位读者、专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