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食物链之:人体内何以有了DDT?

2012-10-17 邢廷铣      】

  DDT是一种曾在我国广泛使用的由人工合成的有机氯农用杀虫毒药,化学名称叫双氯苯基三氯乙烷。1874年首先由德国一位化学家合成,1939年由瑞士的保罗?穆勒正式发现作为农用杀虫剂,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据报道,在过去使用DDT的25年里,大约有150万吨有毒物质进入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DDT竟然跑到了人体内,人体脂肪组织中已有大量的DDT残留物。下表列出了一些国家和我国某些省市正常人群中体内脂肪组织中的DDT含量(毫克/公斤):

 国家  人体脂肪DDT浓度  省市  人体脂肪DDT浓度
 以色列  19.2  江西   31.8
 印度  12.8 浙江  20.3
 匈牙利  12.4 湖南  12.2
 美国  11.0 河南  9.7
 日本  6.9 上海  8.9
 加拿大   5.3  唐山  5.7
 法国  5.2 辽宁  4.7
 德国  2.3 北京  4.6
 英国  2.2 天津  3.1
    宁夏  2.7

      

  由表可知,许多国家,特别是我国部分省市的人群中,DDT在人体脂肪的沉积量很高,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环境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相当严重。众所周知,从医学的角度讲,有毒农药对人体可以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类型的影响。有机氯农药所致的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的毒害作用,如引起肌肉震颤、阵发性及强直性抽搐,严重时全身麻痹,最后死亡。DDT口服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150-400毫克。有机氯农药的慢性蓄积性中毒危害更大。它在体内主要蓄积在肝脏、肾脏、甲状腺、睾丸、肠系膜脂肪和皮下脂肪等组织和部位,其中以对肝和肾的危害最大。临床表明,慢性中毒者肝肿大,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并伴有贫血、白细胞增多和中枢神经等病变。

  人们必然要问,人体中的这些DDT是从哪里来的呢?毫无疑问是从人类为生存的环境中而来。当人类大量使用DDT时,必然对大气、水体、土壤和农作物造成污染。首先是污染大气,无论是液体和粉末制剂,除少数附着在农作物表面外,大部分扩散在大气中。据报道,英国每年随雨水降落的农药达40吨,雨中DDT含量高达0.07-0.2毫克/公斤。即使在南北极地区,每年由空气沉降的DDT也有29.5万公斤,居住在那里的爱斯基摩人的体内也有微量的DDT。其次,水体是DDT的主要污染场所。散落在农田的DDT,有90%左右因灌溉或由雨水冲刷流入河道,另由大气中的DDT微粒随雨水降落进入水体,此外,DDT制造厂的废水排放更是严重的污染源.美国河流DDT含量为8.2×10-6毫克/公斤,英国为1.6×10-6毫克/公斤,日本为367×10-6毫克/公斤。我国吉林松花江和湖南的湘江之水的农药含量也超过国际允许标准的10多倍。DDT还可残留于土壤和农作物之中。土壤中DDT的残留量一般为0.2-7毫克/公斤,有的高达12-15毫克/公斤,主要集中在0-30厘米深度的土层中。土壤中残留的DDT通过农作物的根部吸收,再经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等又逐步污染整个作物。据报道,稻米、小麦、玉米、豆类和油菜籽、棉籽等,DDT含量达0.2毫克/公斤,花生为0.67毫克/公斤(为土壤中DDT的4.2倍)。由于DDT对农作物和水体的污染,使得某些食物也有它的残留物。如牛奶中DDT残留量为0.05-0.16毫克/公斤,番茄和葡萄等蔬菜和果品为1.5-8毫克/公斤.据我国对10种食品的检验分析,发现受DDT等农药污染的顺序是肉类>蛋类>家禽>水产>粮食>蔬菜>水果>牛奶>酱油,其中以肉类和蛋类的污染最明显,猪肉脂肪中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4倍多!

  综上所述,环境中的DDT可以通过人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见下图)

  由图可知,DDT等农药毒物主要是沿着与人类有关的食物链,逐步浓缩而进入人体。例如,干草里的DDT为0.7-0.8毫克/公斤,用它喂养奶牛,奶里的DDT就可达3.0毫克/公斤,用这种奶加工成的奶油DDT可增加65%。又如,河水中的DDT为0.63×10-6毫克/公斤,河水中浮游生物的DDT可达0.4毫克/公斤,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小鱼体内DDT又可浓缩到0.5毫克/公斤,吃小鱼的大鱼体内又可提高到2.0毫克/公斤。假如人类吃了这种奶油、奶制品和鱼类后,进入人体内的DDT含量之高是可以想象的出来的。例如,美国哺乳期妇女的奶汁中含有的DDT比牛奶里的DDT高出2-4倍。

  据研究,DDT在人体内积累到3毫克/公斤时,就能阻止人体中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的酶的活性,如积累到5毫克/公斤,就可以引起肝细胞的坏死。DDT在动物体内的大量积累,会造成动物繁殖力下降,甚至死亡。例如,有2/3的鸟类因DDT的富集而繁殖力降低或无法繁育,因为DDT进入鸟体后,扰乱鸟类的钙磷代谢,使蛋壳变薄而无法孵化。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