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食物链之:中国屎克郎与澳大利亚畜牧业

2012-10-17 邢廷铣      】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一个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牛羊饲养业十分发达。澳大利亚的绵羊有1.26亿只,牛2700万头,均居世界前列。然而,随着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许多生态问题也产生了。牛羊粪大量增加,以畜粪为食的苍蝇也随之大量繁殖起来。这种苍蝇叮咬畜体,吸食血液,严重损害牛羊的健康,同时也搅的城乡居民不得安宁。牛羊多,但苍蝇更多,已成为一大生态问题。此外,每年全国排出的畜粪多达几百万吨。这些畜粪在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很快变的又干又硬,几年也不能分解。被牛羊粪积压住的鲜草很快变黄枯死,广阔的草原很快变成了一片片枯黄的“癞痢头”,使得可供放牧的青绿饲草越来越少,造成牛羊大量死亡,畜牧业发展严重受阻。由此可知,由于澳大利亚的牛羊饲养业的大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草、牛(羊)、蝇、人之间生态不平衡的现象。这是因为:

  澳大利亚为了解决这个严重的生态问题,从很早开始,在一些以农业为主的边界上建立起了宽达50公里的隔离带,隔离带内不准放牧。同时,还在牧区喷药灭蝇。但是,收效甚微,相反危害越来越大。喷洒农药只能起到驱赶苍蝇的作用(一天随风飞200公里以上),相反,更加重了环境污染。人们只好“望蝇兴叹”,无可奈何。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蜣螂(我国土名“屎壳郎”)是分解处理草食动物粪便的高手。澳洲当地的蜣螂主要以袋鼠和鸭嘴兽的粪便为食,而对又稀又软的牛粪“不感兴趣”。1967年澳洲科学家在我国找到一种蜣螂,这种“屎壳郎”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先将一块潮湿的动物粪便,滚成一个圆球形的“粪蛋”,并将卵产在粪蛋之中,再将粪蛋深深埋于地下。屎壳郎的卵在粪蛋内孵化成幼虫以后,利用粪便中的营养物质生长,粪便从而消失。经过试验证明,一对蜣螂在30-40个小时内就可以将100克牛粪作成粪球并埋于地下(见图)。

  因为当地苍蝇卵需要9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个世代,这就是说,在苍蝇还没有孵化成为虫之前,就被屎壳郎被“活埋”了。这样一来,讨厌的苍蝇大量减少,同时由于牛粪被分解,不仅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还增加了土壤肥力,促进牧草的生长,养牛业又得到更多的发展。后来,澳大利亚把我国的这种蜣螂作为“贵宾”,远渡重洋请到了澳洲,安家落户,繁衍子孙,为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作贡献。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