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砥砺二十载 科学新征程”为主题,在长沙市清水塘北辰小学、育才东屯小学、大同第三小学开展中国科学院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科普进校园一系列活动,为小学师生普及科学知识。
5月14日,在清水塘北辰小学,邓正苗研究员开展以《地球“发烧”了!》为题,从地球“发烧”后会变成什么样?地球“发烧”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地球“发烧”?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地球“发烧”的基础知识。
5月17日, 什么是湿地?洞庭湖湿地是如何变迁?洞庭湖湿地动植物有哪些? 水稻可以像小麦一样直接播种?水稻能长多高?水稻是如何由“一粒粟”变成万颗子的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应用有哪些?为什么雨后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了?泥土味是如何产生?……李旭、邓力华、康伟伟、李金诺四位科普志愿者走进大同第三小学,分别作了《洞庭湖湿地的生物多样》《雨天的神奇 “味道”》《探寻转基因技术的奥秘》《水稻的一生》的科普讲座。
在育才东屯小学,李昕晏博士以《走近生物工厂》为题,从生物和工厂怎么联系到一起切入,讲述是什么让我们每个人都如此独一无二,什么是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的应用。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亚热带生态所的科研人员均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解释了问题的科学答案,让学生感受科技的无限魅力。
本次科普进校园公众日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和学习科技知识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增强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活动现场
附件下载: